
當前,企業的發展邏輯正經歷深刻轉變:從過去的“成本驅動”到“市場驅動”,再到如今進入“效率驅動”新階段,這意味著企業不再只是拼價格、拼渠道,更要拼創新、拼管理、拼反應速度。
然而,不少企業站上新賽道卻步履沉重:想研發新產品,卻缺人才、少資金;想嘗試新商業模式,卻找不到門路;想升級管理模式,卻跟不上節奏……這些“成長中的煩惱”,單靠企業自身難以破解。
9月23日,湖北發布《關于引導支持和服務保障企業開展產品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經營管理創新的工作方案》。這是湖北省首次系統性地對三類創新活動進行全鏈條引導和支持。旨在通過支持企業推進“三類創新”,破解供需錯配難題,重構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質量優勢、效率優勢和公信力優勢。
如果把企業創新比作一場駛向未知海域的遠航,這份工作方案就是一套翔實的“航海圖”與“補給清單”。那么,政策到底能提供哪些服務?企業又能獲得哪些實實在在的支持?
讓好點子加快成為好產品
六大舉措推動產業技術創新
一個“好點子”要成為有市場的“好產品”,中間可謂關卡重重。方案瞄準核心痛點,從六大方面打出覆蓋創新全鏈條的政策“組合拳”。
首先要讓企業有地辦事、有平臺可用。除支持企業自建或共建創新中心,政府將加快謀劃布局建設一批綜合性、專業性行業共性技術平臺、概念驗證中心、制造業中試平臺、檢驗檢測中心。這好比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建起共享實驗室,降低研發成本。
其次是讓企業從“配角”變“主角”。方案提出探索企業牽頭的科研項目生成機制、提高由企業牽頭或參與承擔重大技術創新項目的比例。這意味著,研發方向將更加面向市場一線的真實需求。
方案里還出現了一個新詞:創新儀表盤。這個儀表盤將以技術成熟度、市場匹配度、財務可行性、組織適配性、生態協同性為導向,相當于給企業裝上決策導航,助力企業實現“小步快跑”的敏捷研發,減少無效投入。
在人才這一核心要素上,方案提出探索高層次創新人才在企事業單位間的雙重聘用和雙向流動,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身份互通、貢獻互認制度。頂尖人才不再受限于單一身份,可“才盡其用”,讓企業的研發部門也能匯聚“最強大腦”。
針對最現實的“錢袋子”問題,方案提出,一方面通過落實稅收優惠,直接減輕企業創新負擔;另一方面,構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政府引導基金體系,解決初創企業“最先一公里”的融資難題;用好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和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改革。
方案還著力打通成果轉化的“任督二脈”——通過支持企業牽頭組建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探索產業生態制度化合作機制,舉辦產業生態合作大會,促進各類要素集聚融通。
尤為亮眼的是,為破解新產品“首用難”問題,方案提出對首臺套裝備給予供需雙邊獎補,探索建立“盡職免責”機制,并針對人形機器人、無人駕駛等前沿領域開展遠期定購,由政府牽頭“兜底”試錯,極大降低了創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風險。
發展“IP+”新業態
五大路徑探索商業模式創新
企業只會埋頭生產還不夠,關鍵要懂得如何打開市場、發現新需求。
方案提出要增強企業市場需求感知能力,鼓勵企業通過用戶畫像、數據挖掘精準捕捉市場變化,認識未被重視、未被滿足的需求,聯手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建立市場監測體系,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看得準市場,更要靈活響應。方案大力引導企業從以制造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推廣“產品即服務”模式。鼓勵發展“用戶直連”模式,實現按需生產、小單快反,讓消費者驅動生產。同時,推動供應鏈平臺提質增效,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交易試點,讓資源流動更順暢。
針對中小企業資源有限的痛點,方案明確提出發展資源配置型共享經濟。支持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生產設備、專用工具、生產線等協作共享。每年培育50家共享工廠,并將其納入省技術創新專項貸支持范圍。鼓勵企業靈活運用代工、研發外包等模式降本增效。
在融合創新方面,方案鼓勵企業大膽“跨界”。支持運用人工智能挖掘數據價值,探索“光電+”“生物+”“北斗+”等新模式,打造本土IP,發展“IP+”融合新業態。政府也將簡化跨行業審批,允許企業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為企業跨界發展清障賦能。
助力企業走向全球,湖北建好用好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企業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同時建設“一站式”線上出海服務平臺,繪制制造業出海產業地圖,組建出海產業聯盟,并創新跨境金融產品,為企業海外布局提供全鏈條金融支持。
激發企業內在活力
五大方向加強經營管理創新
對于企業來說,外界支持如同“助燃劑”,若想行穩致遠,關鍵在于激發內在活力。
方案首先指導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推進省屬企業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如果說治理結構是搭建骨架,激勵機制就是血液。方案鼓勵探索建立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新型收入分配制度、完善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機制、“超額利潤分享”等激勵機制,提升科研人員收益比例,讓其能通過創新成果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企業如何苦練內功?方案提出從戰略、財務、生產、品牌進行全面優化。支持國企民企通過品牌聯動、跨界融合等方式,讓老字號煥發新生;并對主導制定國際、國家標準的企業給予資助,搶占行業話語權。
企業家的視野決定了企業的高度。湖北將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實施新一輪湖北省“123”民營企業家培育計劃和“楚天英才計劃·創新型企業家項目”,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企業創新文化也不能少。方案將圍繞以人為本,引導企業將員工個人發展目標與企業戰略相結合,鼓勵企業搭建群眾性創新活動平臺,建立創新激勵制度,營造引導創新、尊重創新、激勵創新的企業文化。








